北京市

    数智赋能 观天测海|气象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星图维天信

    2024/07/11

    7月9日,2024空天信息大会暨数字地球生态峰会系列分论坛——气象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在无锡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数智赋能 观天测海”,汇集空天信息、气象海洋领域专家学者、近200多家企业高管和行业精英齐聚会场,共同分享行业科技成果、探讨前沿技术趋势和产业方向,推动气象海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海洋学会指导,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深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邵宗有致辞
    会议伊始,无锡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和中科星图党委书记、总裁邵宗有为此次论坛分别致辞。邵宗有在致辞中表示,中科星图通过实施“天临空地海”的立体化布局,推进了多圈层地球观测体系覆盖,开创性地构建了一个可计算的数字地球和空天信息新生态,实现了可计算数字地球连接构建的空天信息新生态,不仅拓宽了空天信息的边界,还促成了技术、服务、业态的全面革新。他着重指出,星图维天信、星图深海两家赛道公司在此布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星图维天信的气象卫星星座、星图深海的“海鲸”系列潜航器,形成“天上有星座,海底有鲸群”的格局。中科星图运用技术力量,跨越天基,直达深海,引领了一场空天信息领域跨界融合的革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 许小峰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主题报告《商业气象卫星发展的需求与展望》中表示,近年来以气象小卫星为代表的商业气象卫星蓬勃发展,且已走过了探索、实验阶段,开始为业务提供支撑。未来,需要在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政策制定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商业气象卫星健康发展。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林明森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明森,在主题报告《我国海洋卫星的进展及应用》中展示了近20多年我国海洋卫星发展情况,以及在海洋海岛监测管理、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林明森表示,随着海洋微波遥感卫星的持续发展,我国海洋立体观测体系将逐步形成,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研究员 韩威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韩威研究员的主题报告《风云卫星数据同化进展和展望》,聚焦风云卫星进展,深入全面地解析了风云卫星数据同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效果。他认为,AI、高性能计算等新技术将助力风云卫星数据同化向更精细、更智能迈进,为全球气象服务升级和气候变化应对开辟新径。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任 俞建成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俞建成主任的主题报告《长续航海洋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呈现了长续航海洋机器人的国内外最新发展现状,探讨分析了长续航海洋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长续航海洋机器人方向的最新成果和海上观测应用效果。


    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冯德财
    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冯德财带来主题报告《布局气象全产业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分享了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下,星图维天信通过全方位布局气象产业链,促进了气象技术与服务的革新;通过整合观测、预报、服务等环节,建立了涵盖气象观探测基础设施、气象信息工程和气象信息服务的气象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实现了产业链的闭环和优化;通过气象服务赋能千行百业,为社会经济的多个层面植入了强劲的气象价值。通过气象服务的广泛赋能,强化了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气象价值内核。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 高山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高山红教授带来的主题报告《中国近海海雾的监测与预报》阐述了中国近海海雾的监测与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综合运用遥感卫星、地面观测站及海上平台的数据,结合先进的气象模型与算法,我国科学家在海雾监测上实现了空间与时间上的高精度覆盖,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匡秋明
    论坛下半场,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匡秋明以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新技术在气象海洋领域应用趋势》开篇。报告内容从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度与时效性,到深化对海洋环境动态变化的理解与响应,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编织起一张天地互联的智慧网络,不仅增强了我们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也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研究员 张弢
    商业气象小卫星星座发展蔚然成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张弢研究员作《商业气象小卫星星座总体设计和发展畅想》报告,从商业气象小卫星星座的定位、特点和总体设计布局、载荷配置策划进行分析介绍。他表示,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商业气象小卫星星座将成为推动气象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重要基石,织就一张全球监测的精密“天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高志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志球作《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数值计算赋能低空经济——雄安新区低空气象预报系统建设》报告,呈现了雄安新区低空气象预报系统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与显著成效,探讨了利用WRF+LES模拟手段、计算流体动力(CFD)模型,构建一个精准、高效的低空气象预报系统,为国内低空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模板。


    江苏海洋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海洋工程技术综合实验中心主任 周立
    江苏海洋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海洋工程技术综合实验中心主任周立教授作《海气界面智能感知组网观测技术研究》主题报告,展示了集成先进传感器技术、物联网通信与AI算法的“多智能体组网协同海气界面观测技术”,构建一张覆盖广、精度高的海气界面观测网络,在国家海洋监测、预报和灾害应急、海洋资源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刘振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刘振鑫带来主题报告《适用于低空经济的城市近地面复杂风场和大气能见度预报系统》,报告结合案例分享了城市低空精细化风场模型以及非球形气溶胶模型的构建,以及城市低空大气环境预报-应急系统建设和应用。


    中科星图深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陈晨
    中科星图深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陈晨作《数字地球与海洋装备协同赋能模式探索》报告,阐述了数字地球、数字海洋和海洋装备间的协同赋能和互为促进关系。星图深海多品类海洋装备在新一代数字地球建模过程中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同时基于GEOVIS数字地球平台打造“水下机器人岸基集群监控系统”,助力海洋装备在应用层向人工智能方向迈进。

    活动合影

    气象海洋产业应用展区—创新成果


    星图维天信和星图深海携手7家生态伙伴,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气象海洋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从气象观探测基础设施,到气象信息工程,再到气象信息服务全产业链覆盖的产品和服务,基于eTAPES多领域综合气象技术平台、AI气象大模型、看天APP等创新成果和“海鲸”系列AUV、水下机器人岸基集群监控系统等产品在本次应用展上纷纷“现身”,吸引了众多参会嘉宾们的目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探索未知,驾驭自然之力!气象与海洋,这两大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数智赋能,观天测海”精准预测天气、探索海洋奥秘,让我们携手共促产业链发展,共创健康、多元、可持续的气象海洋产业新生态。



    分享

    最新推荐
    相约2025中国航天大会,中科星图邀您共同解码商业航天数字未来

    相约2025中国航天大会,中科星图邀您共同解码商业航天数字未来

    2025/04/18
    星图维天信 eTAPES 技术创新沙龙重磅开启,DeepSeek 大模型赋能气象服务变革

    星图维天信 eTAPES 技术创新沙龙重磅开启,DeepSeek 大模型赋能气象服务变革

    2025/02/28